欢迎访问北京极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【极地互联】

Since​ 2013

 Established in BEIJING

全国服务热线:  010-86466289
   
  
  
新闻公告 News
   
电竞进高校不代表“打游戏能拿学历”
来源:电竞进高校不代表“打游戏能拿学历” | 作者:bjjdhl | 发布时间: 2016-09-23 | 3348 | 分享到:
北京做网站 北京网站建设 北京网站制

  “打电话咨询的有上千人,明确报名意向的有三四百人。”参与协助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在国内较先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李爱龙,今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,还没到招生简章上秋季报名截止日期9月15日,这个只打算招40人的专业早已满员。

  把电子竞技当作正式专业招生,在国内电竞舆论与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下,需要鼓足勇气,而9月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一则通知,则为这个抢眼的中专专业添了一把柴火。

  在《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中,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的13个增补专业,其中包括“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”,专业代码670411,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下的体育类。新增专业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(含高等专科学校、其他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),将于2017年实行。“这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出口,明年就会设定相关的大专专业。”李爱龙表示。

  “打游戏也能拿学历”是误区

  “打游戏也能拿学历?”当这样的评论不绝于耳时,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负责电竞专业招生的关老师表示,这个专业主要培养的是电竞行业的从业人员,例如教练、战术分析师、导播、裁判等,职业选手更多的仍会出自现有的俱乐部体系,“虽然电竞早已归为体育运动,但很多人还是没有把它和游戏分开,这个专业的出现就是为了引导人们对电竞有新的认识。”

  李爱龙觉得“教学生打游戏”是很片面的看法,“例如电竞导播,就需要和广播电视专业合作教学,教的不仅是如何切换镜头,还有在不同电竞项目中切换镜头的时机、原因等,需要在很多其他专业的支持下,慢慢去扭转大众观念,如果真是玩游戏就能拿学历,不就反其道而行之了吗?”

  对于即将在高校中出现的“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”,似乎更像一个培养电竞与其他行业交叉地带的复合型人才摇篮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任丁东对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表示,教育部此次将该专业放置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,且从管理学角度进行设置,强调了电竞的游戏属性,并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进行规范,“国内从事这个行业理论研究的人才非常匮乏,从业者对项目规律性认识也不够,如果没有理论与学科的支撑,光靠我们管理者为电竞‘正名’,依然难以扭转社会对电竞的固有印象。”

  从荒废学业的“网瘾少年”到天价薪水的“职业大神”,在人们为电竞选手贴上的两个极端标签之间,是他们与中国大多数体育项目运动员既相似又迥异的命运:较早脱离系统的文化教育去面对金字塔般的竞争现实,主流体育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后有相关政策予以扶持,在经济与文凭等问题上相对优于没闯出名堂的电竞选手。对于黄金年龄在16~20多岁的电竞选手而言,名气划分的就是两个极端的世界,“就内蒙古的俱乐部而言,不少成绩平平的职业选手退下来,好一些的在开网吧,一些人在网吧当服务员,还有的彻底离开了电竞圈。”作为内蒙古电竞协会秘书长,李爱龙表示,一旦无法在电竞圈找到对口的工作,文凭与经济补偿都没有的电竞选手,进入社会几乎等于一张皱了的白纸,“一切都要从头来”。